4853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一个企业家的家国梦、江山情、赤子心

作者: 纺织信息网

2024-06-11

  张国良,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195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庐山脚下一个绿水环抱的小村庄。小时候,他就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探险家,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。在村里看到柴油机就走不动了,在旁边盯着研究,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问老司机。那个时候,他就知道柴油机有四冲程,是柴油的燃烧推动了曲轴的旋转。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,研究技术也成为他最大的爱好。

 

  上高中的时候,张国良喜欢下象棋,天天背棋谱,后来居然能下盲棋。高中毕业后,在乡里当通信员,工作之余,他学会了修装无线电收音机和电视机。我能把当时的上百种晶体管、电子管收音机、扩大机的线路图记得滚瓜烂熟,随手就能画出来,后来收看毛主席追悼会的转播,就是用我自己装的小九吋电视机。当时,张国良还发明了电话会议机,拿到了县邮电局技术革新一等奖。

 

  做公社干部,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工作。但是张国良对知识充满了渴望,他想继续读书。1977年,国家恢复高考后,意气风发的张国良走向了考场。毫无悬念,很快他就收到了武汉工学院(现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)的录取通知书。虽然没有被第一志愿无线电通信专业录取,但张国良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也丝毫不差。他说,只要能学技术就行!

 

  坐着用货船改装成的客轮,望着九江大桥,听着江水拍岸的声音,在几声汽笛的鸣叫声中,张国良离开了家乡,踏上了人生的征途。那时的他,怎么也没想到,小时候亲眼看见建设起来的大桥,现在维修加固增强,用的就是他生产的高科技新材料——碳纤维!

 

  今天的张国良,看到这座承担过历史重任的大桥,在它需要的时候能助它一臂之力,深感欣慰。我的肩臂将与大桥永久合在一起,托起时代的列车,奔向未来。他的心中,一直都有一种家国情怀。

 

  让相处十年的工友有饭吃

 

  1982年春天,张国良大学毕业后,分配到了连云港纺织机械厂,在那里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。

 

  上世纪90年代初,随着革命性的无梭织机技术的成熟和各地发展经济的需要,国内建设了大量的纺织工厂。但一窝蜂式的上马,并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,导致之后整个纺织行业的效益都不好,全国纺织行业出现全面亏损,银行惜贷,工厂停产,工人下岗。连云港纺织机械厂也同样没了销路,厂子的生产也基本停了,工人工资也发不出来。足智多谋的张国良被委以重任,担任厂长。当时的他,心中唯一想的就是让相处十年的工友有饭吃。面对一无所有的空壳子工厂,张国良采取了很多超常规的办法,全国各地到处跑,最终让工厂起死回生。

 

  回想起如何带领工厂走上正轨,张国良说,就是依靠技术创新,做自己能做的、该做的事情。在庞大的纺织设备体系里,后整理设备是个小众产品,大厂不愿干,小厂干不了,当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。张国良就瞄准了这一小众产品,发挥自己爱钻研的特长,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,带领大家硬是做出了成套的后整理设备。

 

  设备虽说做出来了,价格也比进口的低很多,但很多人不相信一个小小的连云港厂能生产出这样的高精尖设备。为了推销产品,张国良咬牙买了辆吉普车,一年跑了7万公里去拜访客户,跑得后面的弹簧都松了。到了1996年,工厂在市场上完全站住了脚跟,产品也形成系列,能与进口设备一比高下,并逐步替代进口。

 

  就在工厂渐入佳境时,连云港市纺织系统却有不少的纺织企业开始不景气,出现亏损。市领导找到张国良,先是表扬,后是希望继续接手困难企业。张国良是一个不服输,遇到困难肯定要迎头上的人,在一回又一回的表扬声中,责任心超强的他从1996年到2002年一共接收了3家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,安置了1800余名下岗职工。

 

  把一个困难企业恢复正常生产,并且扭亏为盈,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。每一个企业,张国良都要全身心投入进去一到两年的时间,市场调研、启动生产、开发新产品都要倾注他大量的精力。但是张国良也非常自豪,这3个企业最终实现了扭亏为盈。

 

  随着时代的发展,2001年7月28日,连云港纺织机械厂国有资本退出,正式改制更名为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。虽然成为了民营股份制企业,但是张国良经常对股东讲,企业改制了,我们都成了股东,但千万别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。它首先是国家的、人民的和企业全体职工的,最后才是我们股东的。

 

  哪怕倾家荡产,也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!

 

  经营企业多年,张国良逐渐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,他也因此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。2005年3月,张国良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,从几位材料专家那里了解到,碳纤维是国家重要战略新材料,国外对我国长期严密封锁,自主研发碳纤维制造技术与装备非常迫切。

 

  从那天起,张国良就萌生了投身碳纤维产业化之路的想法,要改变我国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。然而在几十趟南下北上的调研中,张国良听到的全是专家们的质疑。

 

  作为一个企业家,要有敢于冒风险为国家分忧的责任心!哪怕倾家荡产,也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!不认输的性格加上为祖国争光,为民族争气的信念,让张国良一心扑在了碳纤维事业上,在连云港郊外一片长满芦苇的盐碱滩上开始了产业化攻关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58958783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7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114号